在南昌市區停車難不難?絕大多數車主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難!”為了緩解這一問題,南昌市有意將車輛引入地下停放。18日,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該市在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的過程中,將規劃建設13處地下停車場,同時設置14處地下停車重點引導區。
商業中心等地設大型地下停車場
地下停車場對于解決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地面環境等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
為適應機動車快速發展的需要,南昌市將努力使路外停車泊位在公共停車泊位中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以減少路內停車場的數量和對城市交通的影響。而中心城區因土地昂貴、空間擁擠,不可能大量建設地面停車場或停車樓,所以此次規劃提出保留一定數量的路邊停車場外,主要發展地下停車場。
市級商業中心、副中心、市級商業功能區周邊、城市交通樞紐及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按照合理的覆蓋半徑設置大型地下停車場。同時,地下停車場出入口設置于城市次干道以下級別的道路,避開樞紐及軌道交通主要客流方向。
對于家庭停車,建議在居住小區內解決,單位停車應在本單位建筑物按規定配建的地下停車場解決,城市應解決的主要是公共停車(社會停車)問題。
鼓勵民間資金投資建設
規劃中提出,根據城市功能布局,結合軌道站點,在城市中心區、新發展區域開發地下公共停車設施,使其與地面停車設施共同承擔公共停車任務。老城區停車需求的矛盾,避免利用道路布置大量的路邊停車設施,有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地下公共停車設施的開發。
據了解,全市將加強大型地下公共停車設施與城市換乘樞紐的結合,以方便私人汽車停放換乘公共交通進入城市中心區;一般地下停車依托有條件的大型公園、廣場等修建,也可利用道路下方未使用的資源進行地下停車庫建設;在舊城停車壓力特別大的區域,可以適度開發學校操場下的地下空間,但需單獨論證。
鼓勵大型公共建筑項目除完成自身配建停車要求外,適度配建公共停車設施,并予以建設補償;在設施的建設上,鼓勵民間資金投資,并推進地下公共停車設施的市場化經營和交易,政府對于停車設施建設給予在土地轉讓、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2015年前建13處地下停車場
根據規劃,南昌市將在2015年以前建設13處地下停車場,共1910個車位,主要分布在舊城、城東、朝陽和紅谷灘四個片區。
其中,昌南城區將在八一大道-廣場北路、八一大道-福州路、省體育場、船山路、洛陽路、洪都大道-順外路、北京東路-學院路、朝陽中路-濱江路、濱江路-彭澤路等地設立9處地下停車場,共計37110平方米,1300個停車位。昌北城區將在會展路-豐和大道、金融大街-中軸線、會展路-贛江大道、豐和中大道-麗景路等處設立4個地下停車場,共計27510平方米,610個停車位。
同時,還確定了包括雙港客運交通樞紐、鳳凰洲片區中心、紅谷灘CBD核心、紅角洲片區中心、西客站商務區、西客站交通樞紐、青山湖西岸、舊城片區核心、朝陽新城中心、城東片區中心、火車站交通樞紐、城南片區中心、城南客運樞紐和瑤湖片區中心在內的14處地下停車重點引導區(以后建地下停車場)。這14處重點引導區結合地鐵站點、公共綠地、中小學操場和樓宇的地下空間設置地下公共停車設施,開發深度不超過地下10米,地下停車庫層數不超過3層,每層梁下有效高度不低于2.3米,進出停車場的車道寬度不低于3.5米,坡度不大于17%。
■實習生倪天穎、記者黃培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