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的經濟要想科學發展,光挖掘長處還不夠,勇于發現不足,并積極補救同樣重要。
安福的長處很多,如聞名全國的火腿、樟樹、毛竹和鐵礦等,但該縣對此緘口不言。前不久的全縣經濟工作會上,分析得失、問題不少,奮發進取成了會議主流。在決策層看來,安福經濟雖尚處于吉安市第一方陣,但工業處于全市中下游,經濟增長對資源的依賴較強,園區企業稅收貢獻不大,項目集中度低,旅游開發、物流業處于全市落后位置等,這些都是當地經濟發展中不能藏著掖著的“短板”,必須盡快攻克。
“補短”的首要是工業園區。園區的不足在于稅收貢獻低。為改變現狀,該縣結合爭創省級重點工業園區,甩開膀子進行“大手術”。一是提高園區綜合承載力。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海關事務聯絡辦,建成全省第二座、全市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按照園區當城區建的要求,高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擬投入3億元,把園區變成小微企業孵化基地。不但園區道路、園林綠化、休閑廣場,樓盤小區“復制”城市標準,就連職業培訓、行政服務等也參照執行。縣城至園區道路“白改黑”工程也已啟動,沿線布局公交、學校、書店、商業等,城區和園區對接更為“親密”。二是強化服務水平。實行招工穩工、招商安商并重,加快務工公交全覆蓋,線路遠的覆蓋到了洋溪等百里開外的鄉鎮。幫扶部門和鄉鎮還接到了招工5000人以上的“命令”,充足的務工源讓企業生產線沒有一條在“休假”。三是舒展機電拳頭。積極推進“1218”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星杰熱處理、科為伺服機電、仕烽機械等新生力量進園,撮合江液公司和匯納公司整合重組,讓安福真正成為全省知名液壓機電產業基地。一季度,園區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全線超預期。
新進項目發展慢也是安福的“短板”。目前,該縣引進了33個億元項目,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4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項目雖大而多,但真正投產見效的較少。在拉長這些項目的“短腿”方面,該縣樹立勤能補拙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凡是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征地、拆遷、資金、招工等難題,掛點領導和幫扶部門都必須盡全力,現場難題現場解決,重大問題跟蹤辦理。如今的安福,白加黑、“5+2”的工作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該縣能源化工園成功實現與中石油對接,就是掛點縣領導不分晝夜抓選址、規劃、拆遷及逐級爭取立項的結果。有了這種加快干、馬上干的工作作風,該縣的項目發展也順風順水。實華燃氣與中石油的對接正在進行中,能源化工園變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鐵路液化氣和成品油集散基地已非遙不可及;豐陽谷食品投產在即,天錦食品、勃客酒業等正在把安福變成省級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南方水泥廠技改擴能、超威日化二期和興和木業等都在茁壯成長中。
旅游和物流這兩塊“短板”,一直是安福的“心病”。該縣圍繞武功山旅游的一攬子工作正在緊張開展。文家景觀道建設、泰山農家樂一條街改造、嶸源二期、觀音廟恢復重建基本完工,嚴泰公路“三改二”、文三公路安保工程、箕峰游步道等項目正馬不停蹄進行當中。不僅如此,《安福縣旅游總體規劃》修編及各景區編制也已啟動,武功山游客服務中心、門禁系統、停車場等年內將基本建成,旅游即將發生“無償進山”到“有償觀景”的實質“轉身”。物流業方面,城北綜合商貿物流產業基地已建好雛形,城北農貿市場和城市綜合體的“催化”力度也不可小視,高漲的人氣和商氣,讓山區縣的物流不再因為交通區位的制約而被壓制。
彭小林 本報記者劉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