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1日南昌訊糧食主產區是我國商品糧生產、供應和儲存的重要載體,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中承擔著核心作用。然而,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較低,對地方經濟帶動作用有限,大部分糧食主產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相對落后。
“以江西省撫州市為例,該市素有‘贛撫糧倉’之稱,每年提供商品糧170萬噸,糧食商品率高達65%,其轄區內的臨川區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但人均財政收入只有1319元,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撫州市市長張和平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張和平認為,國家應在對產糧大縣進行獎勵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增產幅度,以及糧食主產區公共服務支出需求,測算安排轉移支付額度,努力縮小糧食主產區與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差距。出臺促進農超對接的扶持措施,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在農業項目資金分配上給予傾斜,按耕地面積、人口數量、商品糧貢獻率來分配項目資金,多向農業大縣(市、區)傾斜,并取消或降低建設項目地方配套資金比例,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