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從那一刻起,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每一個人都在追逐著一個關于振興發展的夢,在追夢的途中,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鼎力相助,一年來推出了一系列貼心的優惠政策,為紅土地注入了無限活力,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
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15%”,這恐怕是一年來在贛州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數字。
這一數字的背后,源于中央有關部委出臺的一項重大稅收政策: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對設在贛州市的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江西包鋼新利稀土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勇對記者算過一筆賬:“按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之后,我們公司一年能節省成本近300萬元。省下的這些錢,用來加大生產技術和環保設施投入,把產業做大做強。”
截至5月底,贛州市共有200多家企業申請了稅收優惠政策,其中有163戶企業經過了審核可享受15%的優惠稅率。
而稅收優惠,只是贛州擁有的一系列政策紅利之一。在“蘇區振興”這一國家戰略里,給予了包含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在內的財稅、投資、金融、產業、生態補償和對口支援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
一年來,32個國家部委出臺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文件或舉措;已有28個省、廳(局)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及政策。
這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的蝶變效應正逐步顯現,為蘇區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
贛州獲補助資金增三成
除了紅利政策,中央及省里更是拿出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直接扶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發展。其中,2012年,中央和省下達給贛州市的各類補助資金同比增長30%。
來自贛州市發改委的統計數據表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該市共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292億元。其中,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資金14.33億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3.78億元,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8.1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18.05億元等。
一年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重大基礎設施也得到全面推進。鐵路方面,向莆鐵路、贛龍鐵路擴能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昌吉贛客專已上報項目建議書,鷹梅鐵路、贛井鐵路前期工作正抓緊推進,會同廣東省政府向國家發改委、鐵道部報送了啟動贛深鐵路前期工作的函。公路方面,尋烏-全南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撫州至吉安高速公路、贛崇高速公路和大廣高速公路龍楊段全面建成;機場方面,贛州黃金機場擴建工程成立了項目辦,井岡山機場擴建完成可研報告編制,瑞金通勤機場新建工程已啟動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