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DD:初夏楊梅幾十萬斤,大量滯銷求買家。地點在江西吉安永豐,家人承包楊梅林800多畝,因沒有經驗,未提前找好銷售渠道,楊梅保鮮期又短,現幾十萬斤的楊梅滯銷,家人一年的心血都在這里,懇請各位幫幫我家人,楊梅品質很好,個大核小,多汁酸甜。
種植戶為銷售犯難
微追蹤
6月16日,位于永豐縣潭城鄉輞川村的永盛楊梅種植基地,千余畝熟透的楊梅掛滿枝頭,而前來采摘楊梅的人寥寥無幾。永盛楊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薛華友和10多名社員急得直跺腳:“眼下,20萬公斤楊梅滯銷,還有一周時間如再不賣出去,就要爛在樹上了。”
面對滯銷的楊梅,薛華友也在反思:楊梅緣何賣不出去?
現象:20萬公斤楊梅滯銷
永盛楊梅種植基地離永豐縣城12公里,2006年開始種植,今年楊梅大豐收。放眼望去,滿山的楊梅樹綠意盎然,成熟的楊梅壓彎了枝頭。據薛華友介紹,合作社共有200戶社員參股,種植楊梅1042畝,選種了兩個品種,早期荸薺種楊梅和晚期東魁楊梅。目前,早期荸薺種楊梅采摘量已達一半,但晚期東魁楊梅的采摘才剛開始。據初步估計,楊梅總產量達30萬公斤,還有20萬公斤楊梅掛在枝頭。社員看著一粒粒紅彤彤的楊梅,摘也不是,不摘也不是,愁容滿面。
據了解,每天前來基地采摘的市民很少,加上外銷,每天平均能銷2500公斤左右。價格也便宜,批發給小販,每公斤7元左右。數天前,基地送了一批楊梅到吉安一些商場,每公斤批發價被壓到5元。薛華友向記者算了一筆賬:采摘、搬運、后勤管理、看山守山等方面的費用,平均每公斤楊梅需投入4元多,加上一些損耗,每公斤5元只能保本。而往年,峽江縣種植的楊梅每公斤賣到30元都賣斷貨。薛華友無奈地說道,幸好自己有個楊梅酒廠,但受設備產能限制,也只能消耗5萬公斤,不過,即使這樣,還有20萬公斤楊梅滯銷。
面對滯銷,合作社租用了縣城數個冷庫儲存楊梅,現已儲存2萬公斤,還能儲存8萬公斤。
反思:該做的功課沒提前做
2006年11月種植的楊梅,經過6年多的等待,終于迎來了豐收年,本應是件高興事。可是,因嚴重滯銷,社員一個個愁眉苦臉。
理事長和社員都在反思。實際上,6年的時間里,種植戶本來有許多“功課”要做,如今臨時抱佛腳,已經來不及了。
面對20萬公斤滯銷的楊梅,理事長和社員都顯得措手不及,但努力的辦法只能是全家總動員,發動所有的親戚朋友幫忙找買家。可是,再努力,賣出去的楊梅數量也少得可憐。社員告訴記者,事到如今,只能賣一點是一點,實在賣不掉的話,也只能自認倒霉。
薛華友和社員坦言,當初看到鄰縣種植楊梅發了財,沖動之下,盲目上馬,就種植了1000多畝,至于銷路,當時則沒想太多。
薛華友也在反思:實際上,去年,他和社員就應該走出去,聯系外省一些大客戶,為今年的銷售做準備,但當時忽略了。
薛華友透露,浙江的楊梅銷得很好,上個月,他前往浙江寧海一家楊梅種植基地,學習人家的銷售門道、包裝技術,但臨時抱佛腳,一時難以發揮作用。
同樣被忽略的還有楊梅的保鮮與深加工。據薛華友介紹,楊梅保鮮也是一個難題,采摘下來的楊梅兩三天就壞了,他們為此苦惱不已。有人建議建一個冷凍庫,用于儲存楊梅,但時間緊迫,投入的資金大,顯然行不通。薛華友說,如果去年建了冷凍庫,今年就不愁了。
出路:提高深加工能力擴大銷售渠道
然而,在浙江,一些楊梅種植戶卻不愁銷路。記者聯系上了薛華友說的浙江臨海東魁楊梅種植基地。據該基地負責人伊韶興透露,他們種植的楊梅銷往全國各地,銷量一直比較理想,這都緣于銷售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每年在楊梅成熟之前,他們都會提前和商家聯系,直到拿到足夠的訂單為止。
在浙江仙居,一些楊梅種植戶在淘寶網、阿里巴巴、百度等網站銷售,還在杭州等一些城市設立自行車配送站,當地客戶打個電話就可以坐等送貨上門。此外,他們還在上海廣州杭州寧波等地推出了大批量的冷鏈配送服務。
薛華友說,明年他們要接受教訓,組織銷售人員到全國各地尋找經銷商,再也不打無準備之仗。
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楊梅滯銷,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盲目上馬種植,二是楊梅季節性強,儲存時間短,不易保鮮,這決定了銷售時間很短。同時,營銷網絡、銷售渠道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麻智輝認為,種植楊梅的同時,需要打造銷售渠道,在周邊地區建立農產品銷售窗口。有條件的話,可建楊梅加工廠,對楊梅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據悉,永豐縣目前正在舉辦楊梅節,以幫助種植戶解決銷售難題。
本報記者杜金存實習生劉流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