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生態是江西最大的優勢,綠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是千秋大業。為進一步推動全省各地各部門加大發展生態經濟的工作力度,充分反映我省立足產業特色、發展生態經濟、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積極探索和創新經驗,啟發全省各地各部門進一步拓寬發展生態經濟的路子,本報將組織采訪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積極發現典型、挖掘典型、培育典型、推出典型,及時總結各地各單位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的新經驗、新路子、新啟示,以期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使我省的生態經濟示范省建設掀起新的高潮。
上曉起風光 攝/程政
彎彎的青石板古道靜靜地躺在田野之間,兩邊潺潺的溪水聲不絕于耳,周圍群山連綿、山色疊翠,古老的明清建筑點綴其中,這里便是上饒市婺源縣的上曉起村。這個只有400多人的小村莊通過一系列措施,不僅全部保留了百年前的景觀,發展鄉村旅游,還推廣了頗具特色的“曉起皇菊”。不單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上曉起村也成為了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典范。
古道上的鄉村旅游
6月14日,距離婺源縣城東北45公里的上曉起村又迎來了大量游客,不少人沿著一條長達一公里的青石板古道信步走進村莊,小橋流水、古韻建筑引得人們紛紛駐足留影。
發展鄉村旅游業是上曉起村的特色之一,但是上曉起村并不通公路,游客進出村子只能經過這條青石板古道。多年以前,圍繞著這條古道,村子里當時有過激烈的爭執。據江灣鎮黨委書記俞春旺介紹,當初考慮到發展旅游,交通必須要便利,很多人提出將古道拆除,修建新公路。然而另一部分人認為,這條古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應該保留。經過激烈的討論,村里最終決定保留古道。
現在,這條古道已經成為了上曉起村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在許多游客看來,正是這條古道將商業大潮的喧囂擋在一公里之外,也保留了最純正的古村落樣貌。
百年建筑載起最美鄉村
進入村莊,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明清時代的古建筑,兩個百年歷史的祠堂就坐落在村子中央。而這樣的百年建筑,在上曉起村隨處可見。
其實在保留古建筑上,村干部們也下了一番苦功。據俞春旺介紹,村干部和村民簽訂了承諾書,如果要對老房子進行維修和建設,必須先交納一部分保證金。施工出來的最終效果一定要保存建筑原始風貌,并且和其他景觀風格統一,如果達到標準,政府將返還90%保證金。
“最后的10%保證金,必須等到工程結束后,村民們將建筑垃圾全部清理之后,才會予以返還。”俞春旺說,正是因為這個措施,整體的建筑風貌還是保留著百年前的樣子。
據村民說,上曉起村除了重視建筑之外,還更重視環境的保護。記者在村子里看到多個垃圾焚燒站,每個站點都有專人負責清理垃圾,并且當地規定,新建房必須有污水處理設備才能驗收。
隨著環境的保護,旅游的開發,熱情好客的村民們也經營起了“農家樂”,人均旅游收入達七八千元,有的村民還利用互聯網把餐館旅店生意做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開發菊花產業
上曉起的村民都深深地意識到,光有旅游還不夠,生態經濟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當地人的家里,到處都可以看到正在晾曬的黃菊花,而在村子旁邊,還有60多畝的菊花種植園。正是這種黃菊花,成為當地生態經濟最具特色的產業。
提起黃菊,村民們都會想到一個叫“傻教授”的人,他就是陳文華。
陳文華偶然發現當地的稀有品種黃菊花后,就開始大力推廣。2010年,在村委會的幫助下,陳文華在上曉起村成立了第一個以種植和加工黃菊為產業的農民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
村民孫春來說,這種黃菊花被人們稱為“曉起皇菊”,這種菊花在當地已有百余年歷史,并且只有在上曉起村種植,才有甘甜的口感。經過推廣之后,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這種菊花的價值,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采購,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如今已經賣到了1000多元一斤。
“我家里4分地全種菊花,收入每年都有好幾萬元。”村民萬曉鵬說。
和孫春來、萬曉鵬一樣,許多村民都看到了這種生態經濟的前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合作社。2011年黃菊的種植面積擴大到30多畝,給合作社帶來了約200多萬元的效益;2012年黃菊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到60多畝,給合作社帶來了約500多萬元的效益。
這種黃菊花不單單只有商業價值,同時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每年10月,黃菊花一開,整個村子都被黃色包裹著。古代的建筑,精美的小橋和黃色的菊花相映成輝,美不勝收。
村民們說,每年菊花開的時候,成年上萬的游客都會特地來到這里賞菊。幾位村干部說,現在不少旅行社針對婺源旅游,還專門開通了上曉起賞菊的項目,因此,黃菊開花時節也就成了上曉起的旅游旺季。
記者手記
看上去是花的美麗喝下去是菊的甘甜
一提起旅游,給人的感覺似乎是無盡的喧囂擁擠和遍地的垃圾。然而通過兩天對上曉起村的采訪,這里“與世隔絕”的原始生態給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曉起人似乎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旅游和生態共存的發展之路:一方面通過鄉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又花大力氣尋找、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并終于讓“曉起皇菊”成為百姓的致富新路。
而“曉起皇菊”產業的發展,不光讓游客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更讓上曉起人品嘗到了生態經濟的甜頭,這正如他們種植的黃菊花一樣,看上去的是菊花的美麗,喝下去的是菊花的甘甜。
◎文/記者曾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