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影視、電子等新興行業股票不斷創出新高,中小板、創業板指數相對滬深300指數的溢價率創出近3年高點。
在一片炮轟創業板估值泡沫的聲音中,《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重倉持有、手中掌握著大部分籌碼的一批基金經理,選擇鎖定籌碼護盤,將股價繼續推高。“創業板指數將是未來三年中國最牛的指數。”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說。
在深圳一位成長型基金經理看來,“假設市場發生風格轉換,但銀行、地產等價值股的空間也就10%~15%,扣除掉進出成本,可能還不到10%,吸引力并不大。”
多空對決成長股
“按照增長50%以上的樂觀預期,創業板很多股票2013年的動態市盈率已經達到40倍以上,熱門成長股的估值已經無法用股票定價理論來分析,只能用‘市夢率’來理解。”深圳一位偏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稱其對成長股的估值泡沫感到擔憂,近期已經開始撤離。
“時隔兩年,創業板指數再次沖上千點,目前估值泡沫比較大。”博時新興成長的基金經理韓茂華介紹,博時新興成長基金年初對消費、醫藥、天然氣等板塊配置較多,對于傳統的金融、地產、煤炭配置較少。但近期市場都在關注風格轉換,他預期地產、白酒等周期股會有比較好的機會,因此新興成長會隨著市場風格進行轉換。
雖然有一批成長型基金經理開始減持成長股,但記者注意到這批機構并非這波小盤股牛市的主力,而更多是跟隨者。
“500多只偏股方向的主動型基金,大概有30只左右將一半以上的持倉集中在成長股。”前述減持的深圳成長型基金經理坦承,多數基金普遍是在一季度成長股上升行情啟動后才參與其中,目前已有30%以上的收益,所以選擇落袋為安。
但大多數重倉持有成長股、掌握了大部分籌碼的基金經理,卻選擇鎖倉等待股價進一步上漲。
“短期成長股的估值是比較貴,但長期看還好。現在股價的飆升屬于中間的泡沫,在這位置只能繼續持有,隨波逐流。”華南一位重倉成長股的基金經理稱,目前尚未感覺到成長股面臨大的調整,在沒有看到特別明確的調整信號前,他選擇持倉等待泡沫進一步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