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山東聊城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志愿者在市區路口開展了“拒絕中國式過馬路”的公益宣傳。中新社發 趙玉國 攝 CNSPHOTO
中新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交管部門從4月9日起重點整治“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對此,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九成被訪北京市民認為是由于人們素質不高、沒有規則意識造成的,近九成贊同相關處罰規定。
所謂“中國式過馬路”,即中國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目前,北京交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對行人和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以勸阻為主,罰款為輔,從5月6日開始,交管部門對違反交通信號的行人處以10元人民幣罰款。
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15日公布的一項有關“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調查顯示,76.9%的被訪者知曉北京市交管部門對“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處罰規定;87.1%的被訪者贊成處罰規定。同時,41.5%的被訪者認為現金罰款會比較有效。
當問及造成“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原因時,90.3%的被訪者認為是人們素質不高、沒有規則意識;71.6%的人認為綠燈時間短,路口距離長造成的;還有69.2%的人認為是地下通道或過街天橋的規劃設置不合理造成的。
如何解決“中國式過馬路”問題?90.6%的人選擇“改善道路規劃”,89.0%的人認為要“加強長期宣傳,提高市民素質”,79.2%的人稱“安排文明交通引導志愿者”,76.3%的人表示“安裝信號燈語音提示器”。
北京交管部門15日表示,即日起,在北京150個重點路口,維持秩序的交通協管員將配備耳麥式喊話器,用來提示行人及非機動車注意遵守交通法。(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