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秋,毛澤東在長沙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向長沙各校發出《征友啟事》。1915年11月9日,毛澤東在給友人的信中告知“應者亦五六人”,他們都是有志之士。均為石禎專 攝
本報訊(記者 周和平)昨日是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日,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推出“建黨先聲”新民學會史實陳列,再現了青年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如毛澤東為征求愛國志士,曾在各中等學校傳達室門口張貼“征友啟事”,便引起諸多誤會,發生一場有趣的小風波。
征友啟事落款“二十八畫生”
“征友啟事”是毛澤東發起新民學會的起緣。據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主任吉華介紹,1915年9月中旬,長沙城區各中等學校傳達室門口張貼有一張“征友啟事”。啟事用八裁湘紙油印,有幾百字,古典文體,書寫為蘭亭帖體。
這則貼出的“征友啟事”大意是:今日祖國正處在危機存亡之秋,特邀請有志愛國工作的青年組織團體,砥礪品行,儲蓄才能,共同尋求救國之道。啟事原文有“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之語,并指出征求的青年朋友要對學問、時政感興趣,能吃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為國捐驅。
啟事還注明:來信由第一師范附小陳章甫轉交。啟事落款署名“二十八畫生”。在郵寄啟事的信封上注明:“請張貼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
誤認為找女友校長上門查找
毛澤東的“征友啟事”發出后,隨即在各校師生中議論紛紛。不少思想守舊的人認為,“二十八畫生”是一個神經質的人,把“征友啟事”給撕毀掉;有的猜測“二十八畫生”是找女朋友。據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主編的《風華正茂的歲月——新民學會紀實》記載,湖南女子師范的馬校長,平日禁止該校女生與男校學生來往,看到該啟事后更是防范了,不僅向女生們打招呼,而且特地跑到湖南第一師范附小,向陳章甫詢問“二十八畫生”的情況:“陳先生,你怎么幫人做起找朋友、當媒婆的事情來了!找朋友找到我們女子師范來了。這‘二十八畫生’是什么人?”
陳章甫笑道:“你完全誤會了。”并解釋說,“二十八畫生”就是毛澤東,是“毛澤東”姓名繁體的筆畫總和,稱毛澤東是湖南第一師范八班的一位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又有鴻鵠之志的學生。
為證實陳章甫的話,馬校長又找到第一師范校長武紹程核實,得到了同樣贊語,頓時茅塞頓開:“這是一位救國人才,有志氣,有理想,可欽可畏!”
應征青年成為新民學會核心力量
通過張貼的“征友啟事”,毛澤東果然“收獲”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在1915年11月9日,毛澤東在給黎錦熙的信中,就提到了征友的情形:“兩年以后,求友之心甚熾,夏假后,乃作一啟事,張之各校,應者亦五六人。”
據相關記載,毛澤東先后約幾個響應的人在定王臺湖南省立圖書館見的面,見面時,不說一句應酬話,就問:“你近來讀些什么書?寫了些什么文章?”其中,毛澤東和羅章龍會面時,整整談了3個多小時,分別時毛澤東對羅章龍說,我們談得很好,“愿結管鮑之誼”以后常見面。
毛澤東的“征友啟事”,由開始的幾個人到后來的幾十個人響應,在毛澤東的周圍逐漸云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這些青年成為后來新民學會的核心力量。
新聞鏈接
舊址年接待游客突破7萬人次
本報訊(記者 周和平)昨日是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日。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當日對外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自2008年10月免費開放以來,年接待量由當初的2萬人次已躍升到去年的7.1萬人次,紅色教育基地效應日漸凸顯。
1918年4月14日,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等一批懷揣遠大抱負與理想的知識青年,匯聚岳麓山下的周家臺子,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新民學會取義于“大學之道在新民”,確定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主任吉華告訴記者,為紀念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該處成立了“恰同學少年”志愿者服務隊,并在近期組織青少年學生和黨員參觀舊址,舉辦新民學會知識搶答賽、講座、學術交流、志愿者培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