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4月5日電(記者張文靜)自去冬以來,中國西北內陸的甘肅省多個地區出現冬春連旱,甘肅全省66個縣區受災,因旱受災群眾達500萬人。在旱情嚴重的農村,農作物無法下種,群眾吃水犯難。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神泉灣村干裂的土地上幾乎寸草不生,泥土、泥塊龜裂破碎,風起時塵土飛揚。
“今年太旱了,小麥、胡麻、洋芋等農作物都沒法下種,只能種點菜瓜。”神泉灣村今年70多歲的張祥祥說:“往年到了清明,種的胡麻都長到20公分了,麥苗也早就出土了,但現在都沒法下種,過了種地的最好時間了。”
神泉灣村村主任張軍軍對張祥祥所說深有感觸,“我還是頭一次見到持續時間這么長的重旱,已有半年之久沒見過雨水了。”在地里用鐵锨挖了幾锨,直到50公分厚,才看到一點濕土,他失望至極。
神泉灣村位于山區,十年九旱,是甘肅省的貧困村。該村共有4000多畝地,其中沒法下種的土地達一半以上,今年夏糧很有可能絕收。
相比神泉灣,定西市通渭縣用水情況更糟。“全縣農作物受旱嚴重,32萬畝冬小麥有六成受災,4萬多人飲水困難。”通渭縣民政局局長魏效賢告訴記者。
通渭境內溝壑縱橫,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災害頻繁。從去年10月份以來,尤其是今年1月份至目前降水量僅為6.8毫米,比歷年同期少一半多,土壤嚴重失墑,露地作物無法下種。
更讓魏效賢糾心的是,“旱魔”來襲導致人畜飲水困難。通渭旱情最重的鄉鎮如常河鄉,群眾吃水難上加難。據估算,城區供水水庫現有蓄水只能維持到7月底;農村現有的8.5萬眼水窖已有90%的水窖蓄水不足,近1萬眼水窖干涸。
魏效賢說:“現在就是從其他地方給常河等鄉鎮送水吃,不能讓任何一個群眾因旱受渴。目前,我們已給困難群眾送水2000多噸。”
甘肅的持續旱情致當地需政府救助人口已達110多萬人,作物受旱718萬畝。甘肅省已啟動Ⅳ級抗旱應急響應。
與此同時,甘肅落實抗旱資金3000多萬元,加強春耕抗旱生產物資儲備,下撥救災面粉,解決困難群眾口糧問題;并鼓勵各地政府積極抗旱自救,動員群眾自助拉水互幫調劑,合理調度供水,為農村寄宿制學校、衛生院等缺水嚴重的機關單位拉水送水。
在各地政府積極努力下,受旱地區的群眾也想方設法抗旱。當下,農村地區也開始循環用水,如洗漱用過的水再用來洗衣服、清潔庭院;有群眾有意識地用滴灌方式澆灌農作物;還有群眾使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保墑增產,把干旱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4日,甘肅定西、天水等市州有降雨,盡管雨水來得遲了,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旱情。
(原標題:中國甘肅旱情嚴重政府民眾多措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