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記者周文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匯集成思危、厲以寧、吳敬璉、林毅夫等19位頂尖專家智慧的新書《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在北京發布。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究竟為中國帶來了哪些巨大的紅利,經濟學家林毅夫舉例說明。
林毅夫:去年我們人均收入達到6千美元,差不多是歐洲國家平均的5倍,按照世界銀行公布的每天1.25美元貧困線的標準,我們有6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取得這么巨大的成就,確實是改革給我們帶來的紅利。
近年來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原材料能源土地供應等發展動力正在逐步消減,未來發展急需獲得新的動力,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市場化改革、國有資本配置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現階段中國經濟改革的四個主要方面。經濟學家成思危也持有相似觀點,他認為制度創新是改革的紅利之源。
成思危: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執政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意志以后,任何黨派、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權力是從哪來的?最后還是要經過各級人大任命,最終還是人民給的。既然是人民給的,就應該有責任為人民服好務,同時也要接受人民監督。
打開《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一書,經濟學家吳敬璉的《改革開放再出發》一文短小精悍,文中寫道:如果不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中國的發展將無法持續,社會穩定將會遇到空前嚴峻的挑戰。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盡快制定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改革重點在哪里?林毅夫說,金融、資源等要素市場。實現在這些領域的改革,未來十年二十年我國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林毅夫:最明顯的像汽車產業,另外資本比較密集的像大型機器設備裝備業,如果維持原來雙軌過渡時給予的保護補貼的話,今天已經不是雪中送炭,是錦上添花,付出的代價是收入不公,還有腐敗現象的普遍化,應該把原來留下的尾巴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