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 劉洋)市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配套文件》,今年本市將完成對事業單位分類的工作,同時嚴控機構編制,期間不再新設事業單位,不再新增事業編制;確因工作需要的,在現有機構編制總量內調劑解決。
記者了解到,本市已成立市級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社會功能,今年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類。
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將作規范、調整,取消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能夠通過市場機制自行調節或社會中介機構自行解決的事項,政府不再干預;能夠通過法律手段或經濟手段解決的問題,不再使用行政手段;適宜事后監督的不再事前審批。
行政類事業單位轉行政的機構調整形式也將積極探索。能將行政職能劃歸現有行政機構的,不設置機構;能與現有行政機構合并的,不新增機構;能轉為部門內設機構的,不單設機構;確需單獨設置的,要在整合行政資源的基礎上綜合設置,不得突破各層級黨政機構限額。
行政類事業單位轉行政所需的行政編制也將從嚴核定。轉行政所需的行政編制,不得突破中央批準的北京市各層級行政編制總額。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其行政職能剝離后,如保留下的公益服務職能較強且無職能交叉等問題,可被調整為公益類事業單位。如果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已經萎縮,將被撤銷。已認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后,財政部門不供給經費,其取得的收入依法納稅、自主安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