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江西企業網
熱線電話:0791-88185535 | 監督電話:0791-88185535

媒體稱中國須打破對非關系“新殖民主義”魔咒

2013-04-01 15:44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4月1日刊文《中國須打破對非關系的“新殖民主義”魔咒》,文章指出,中非關系日益加深,而西方媒體則無端大肆炒作中國在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參與非洲的發展是對中國國家形象和軟實力的一大考驗。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其履新后的首次出訪中,非洲占有重要位置。習近平在坦桑尼亞的演講中圍繞“真、實、親、誠”,全面闡述中非關系和對非政策,他說,新形勢下中非關系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發展對非關系力度不會削弱只會加強,并宣布三年內中方將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貸款額度。

  對非關系是中國重要的外交基石。就地緣政治而言,非洲是中國調節與世界大國力量平衡的杠桿。中國外交的傳統優勢在發展中國家,而非洲則是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大陸。中國在可見的將來要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離不開非洲的支持。尤其在美國擠壓中國的戰略生存空間,總體國際環境有所惡化的今天,穩住非洲并得到非洲大陸的支持,非常重要。

  穩住和發展對非關系,不僅有政治和外交意義,更有經濟價值。改革開放前,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中非關系是單純的政治關系,到了90年代,中非關系則在政治關系的基礎上,更多地轉向經貿關系。尤其是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向全球大國轉變,非洲更多地成為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的市場和中國商品的銷售地。這一趨勢未來只會進一步加強。

  目前非洲大陸正處于發展轉型期,加強投資、貿易和技術轉讓是非洲國家的普遍訴求,中國則在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后,資源和能源的約束瓶頸更加突出,產能處于過剩狀態,需要開辟新的出口市場。中非之間發展經貿關系,具有很強互補性: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能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來自中國的投資更為非洲民眾提供就業機會;而非洲的礦產能源和廣闊的市場,也對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約束和產能過剩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這是中非經貿關系自2006年以來快速發展的根源。

  “新殖民主義” 在非洲也有很大市場

  但也正由這種快速發展的經貿關系帶動的中非關系,近年來始終暗含著一股不可忽視的潛流,這就是所謂中國的“新殖民主義”論調,它幾乎成了套在中國頭上的魔咒。“新殖民主義”雖然是西方一些國家和媒體炒作出來的,但顯然它在非洲也有很大市場。

  在習訪非前夕,尼日利亞央行行長薩努西就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非洲必須拋棄對中國的浪漫期許》的文章,聲言“中國不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員,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能夠用和當年西方列強一樣的手段來剝削非洲”。這種看法不但在非洲的政界,更在非洲的知識分子中流行。

  從“新殖民主義”論調的出籠來看,其背景是西方國家尤其是前殖民地宗主國感受到了中國對非影響力的增強,威脅到了自己在非洲的利益與價值,就此而言,中國似乎應該高興。然而,中國自身應清楚,這種影響力主要是通過經濟援助和商品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雖然經濟和商品的力量最終會投射到政治和外交領域,但畢竟不等于政治和外交力量本身。因此,中國不要簡單地以為“新殖民主義”是西方嫉妒中國力量上升的結果,如果不能很好地打消非洲一些國家和知識分子的這種印象,將會對發展中非關系造成很大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