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3日北京訊 周小川將于今日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身份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這場記者會的主題是“貨幣政策與金融改革”,這是周小川在過去的十年里一手推進的重點工作。
就在這場記者會召開的前兩日,周小川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這一職位無疑是對其在央行執掌的十年工作之肯定。
這位新晉的政協副主席是否繼任央行行長這一重要職位,謎底則需要到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才能揭曉。
暫且先將這個謎面放下不論,單看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和低通脹、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毋庸置疑,周小川與央行的這十年,值得寫入中國金融改革的史冊。
從2002年12月走馬上任,周小川在央行行長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
金融改革的推動者
這十年里,金融業堅定不移地推進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改革,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并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深化、金融宏觀調控體系日益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有序推進等等。
這一系列的改革,為中國金融做大、做強、做專并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周小川起到了核心作用。
“他對于推進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貢獻是重大的,包括農信社改革、國有銀行改革等等。”一位與其共事多年的央行人士如此評價,“中國的金融改革能走到今天不容易,而他在中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而在其一手推進的金融改革工作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是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改革雖然實現了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變,但仍未有效緩解銀行體系資產質量問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一度高達2萬億元。
周小川有一次在央行內部會議中回顧,2003年的夏天有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國務院決定由央行主持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方案的制訂和執行。
當年秋天人民銀行就成立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2003年底開始,率先利用外匯儲備對中行建行進行注資、財務重組,2004年進一步進行股份制改革,2005年就實現了交行、建行公開上市,一舉扭轉了國有銀行“技術性破產”的尷尬局面。
貨幣政策的完善者
這十年來,從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到經濟迅速上升,再到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以往都不曾遇過的時代。伴隨宏觀經濟風起云涌,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在這段期間操作手段逐漸完善,操作力度漸趨精準,操作成效日漸明顯,對于穩定經濟發展起到良好作用。
在執掌央行期間,周小川就像一位勤勉、嚴謹又富于創新意識的工程師,漸進地豐富、完善貨幣政策這個超級“工具箱”。
央票,是目前調節市場流動性的常用手段,也是這個“工具箱”里最司空見慣的工具。但是2003年4月,央行創造性地推出央票業務時卻飽受爭議。隨后,央行頂住輿論壓力,又安排了多種凍結流動性深度不一、價格不一、運作機制不一的產品,配合起來對沖流動性,有力保障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效運行。
給國內、國際市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有金融危機時期央行出手快、出拳重的一系列調控措施,有效地應對了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年次貸危機開始深化時,中國人民銀行在當年9月底10月初提出,宏觀調控在提法上轉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開始降息、降準備金,配合四萬億投資的經濟刺激計劃。
隨后,我國又較早地實行了宏觀審慎政策。2009年3月,央行注意到經濟的復蘇跡象,同年7月提出要運用宏觀審慎性調節工具,醞釀宏觀上的寬松政策的退出問題。
事后,周小川回憶這段抵御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時表示,“外部發生了劇烈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宏觀調控措施應該表現出果斷,出臺要及時,不能拖拖拉拉。”
但是理工科出身、追求完美的他也不無遺憾地認為,“我現在回顧起來,如果適時退出能夠再做快一點,也許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