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2日北京訊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的核心。隨著近年來整體教育投入的普遍提高,如何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也是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優質資源分布不均
記者:盡管我國已實行9年義務制教育,但“擇校熱”卻從未散去,原因是什么?
龍國英:細細思考,就會發現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各地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調查發現,不僅城鄉之間,就是同一城市里的校與校之間、班與班之間也存在差距。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為此,挖空心思、千方百計讀“名校”、重點學校,也使“擇校熱”愈演愈烈。
明經華:現在,農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讀書問題。以前,村里的孩子上學,只是為了識幾個字,有一點文化就行,現在不一樣了,農民也特別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五云鎮只有1所中心小學、4所完全小學。與城里學校比,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都有差距。所以,只要條件允許,鎮里外出務工農民都愿意將孩子送到贛縣縣城或外地學校讀書。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記者: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均衡發展,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應該承認還存在很大差距,如何縮短這些差距,當前還需要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龍國英: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新區學校建設步伐明顯滯后,“大班額”問題十分突出。從2010年開始,我省啟動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工程。3年來,各地積極籌集資金,建設了一批教育園區,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體育館等設施一應俱全。隨著城鎮人口持續增加,各級政府在做好新區學校建設布局的同時,還要不斷改善老城區學校的教學環境,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明經華:2009年以來,我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取得成效,尤其在農村,學校建筑成為當地最漂亮的建筑之一,許多農村孩子告別了質量差、不安全的校舍。在五云鎮,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啟動后,先后爭取到教師宿舍、教學樓、綜合樓、學生食堂等建設項目,學校硬件得到改善?,F在,城鄉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政府應將學前教育列入義務教育范疇,加強對學前教育投入,規范學前教育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的管理。
推動優秀師資合理流動
記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老百姓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促進教育均衡,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有什么建議和期盼?
明經華:對農村學校來說,在繼續改善硬件設施的同時,選配大批優秀教師任教是最大期盼。目前,除了語文、數學教師相對充足外,其他學科教師都不充足。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語文或數學老師常常代上其他學科的課。建議盡快出臺優惠政策,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吸引并留住優秀教師在農村任教。同時,加強對現有農村教師的培訓,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
龍國英:我認為,應該在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建立正常的教師流動制度,以此保證優秀師資的均衡配置。從制度上引導優秀教師向薄弱學校流動,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