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3日北京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政府要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化惠民工程怎樣做到真正惠及于民?出席會議的我省全國政協委員表示,文化惠民是“執政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體反映,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圈
公共文化設施是開展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鄭小燕認為,我省公共文化設施的廣泛普及縮小了城鄉間的文化差距,保障了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今后應繼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以文化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建設為補充,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構建覆蓋城鄉、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圈。
“公共文化資源必須服務廣大群眾。”全國政協委員、江西師范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東林認為,公共文化服務只有堅持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才能體現出公共文化的公共屬性。他建議,要制訂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使其正常運轉、持續發展、真正發揮作用,讓群眾從文化惠民工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之惠。
送文化更要“種”文化
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送戲下鄉、送圖書下鄉、送科技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把先進文化送到基層群眾身邊。僅去年在農村文化三項活動中,我省文化部門就送戲下鄉1萬余場,自辦文化活動5000多場,服務基層群眾2000多萬人次。
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湯建人說,文化要做到惠民,不僅要送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更要“種”文化,培養出群眾自己的文化帶頭人,提高群眾對文化的鑒賞力,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湯建人委員建議,要加強對基層文化管理人員、民間藝人、文化能人的教育和培訓,建立專業文藝工作者下基層制度,幫助指導基層群眾自辦文化活動。同時,不斷發掘地域特色鮮明的群眾文化活動,鼓勵農民群眾自編自創、自娛自樂,并通過精品節目巡演等方式,積極推動基層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鄭小燕委員說,隨著群眾的文化欣賞水平不斷提高,送文化下鄉的節目質量和水平也要相應提升。文化的“送”要與群眾的“需”相匹配,應根據農民需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排新節目,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
王東林委員說,文化惠民工程應緊密結合“五位一體”建設來展開。在文化惠民中,要強化文化惠民工程對社會轉型中人們的思想道德、思維方式、生產生活方式的引領和影響作用。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凝聚社會共識、構筑興國之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