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雄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市委十屆一次全會也樹立了“文化強市”的奮斗目標,把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作為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支撐,強力推進九江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九江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
江西企業網3月8日九江訊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九江是一座擁有22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佛教凈土宗在這里發祥,道教經典《道藏》在這里誕生,書院文化、政治文化、軍事文化、商業文化、建筑文化等各種文明在這里匯聚,中國詩詞文化和山水文明在這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周瑜、陶淵明、白居易、朱熹等歷史名人在這里留下了無數的遺跡遺存,這些共同構成了九江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據統計,2011年全市文化產業內各類單位2839家,2012年新增文化產業法人單位77家,其中文化服務業增加57家,文化產品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增加20家。文化產業增加值29億元,占GDP比重為2.3%。此外,全市登記文物點100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6處。全市設立15家博物館和紀念館,館藏文物34282件(套),包括一級文物312件(套)。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碩果累累,共收集有民間音樂3699首,民間舞蹈123支,民間美術1598件等。
發展規劃高端起步。2010年,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機,九江文化旅游的核心資源定位由“紅色人文”向“鄱湖山水”和“人杰地靈”轉變,文化產業發展得以擁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前瞻的視野。目前九江市以“管好7種經營單位、做好7個重點項目、打好7個文化品牌”為抓手,著力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7種經營單位。近年來,九江市文化產業經營單位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其中尤以文化旅游休閑業、文化娛樂業、網絡文化業、印刷業、演藝業、圖書報刊業、民間藝術工藝業7種經營單位發展最好。這些單位已占據相當的社會投資份額,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提升起到很大助推作用。7個重點項目。九江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文化項目開發提供了多樣選擇,星子東林大佛、陶淵明文化村、溫泉休閑文化園、廬山西海國際旅游度假區、中國廬山音樂石刻園、大千世界歡樂城(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青城動漫產業園7個園區(基地)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在這些重點文化項目的基礎上,九江市計劃引進一批有利于完善產業鏈的關鍵項目和產業層次高、經濟效益好、生態環保的產業項目,形成新的文化產業發展集群,實現集約化發展。7個文化品牌。得益于九江美麗的自然山水文化和豐富的名人文化資源,九江市巧打“三國文化”、“水滸文化”、“歷史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書院文化”七張牌,并聘請國內文化創意公司加盟,形成一批在國內影響大的文化品牌。
九江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發展理念的瓶頸。市場意識不強,輕視產業發展和價值屬性。我市多家文化產業單位存在運行模式陳舊、管理體制僵化、服務與消費脫節等問題,保留著根深蒂固的“以文養文”、“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等觀念,大多數單位甚至還停留在出租房產收取租金的被動創收狀態,真正走向市場的單位并不多。這些弊端反映出我市文化產業單位市場意識不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輕視文化產業的價值屬性。規劃意識不足,缺乏整體布局和集約開放。毋庸諱言,我市文化產業單位普遍規模偏小,經營分散,集約化程度不高,市場總量不大,發展后勁不足,沒有強勢的文化產業微觀主體,對外開放程度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穩定的營銷網絡。究其原因,目前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還缺乏整體宏觀布局,各類文化經營脫離不了小打小鬧的格局,短期行為較為普遍,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扶持政策的瓶頸。扶持政策不力,缺少對文化產業的稅收優惠。九江缺少有力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一是對文化經營企業缺少稅收優惠政策,二是企業贊助公益活動沒有免稅政策。保護政策不周,缺少對歷史遺跡的保護開發。九江文化產業資源的開發存在著資源閑置和浪費的問題,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重視不夠,一是保護意識不足。一些有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的老建筑,因城市建設拆遷而遭到毀滅性破壞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有些地方的珍貴文物正在流失,一些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老地名,也正在被隨意篡改。二是開發力度不夠。如廬山的數百棟別墅,除開發老別墅的故事主題外,大部分都成為一般賓館甚至民房。湖口青陽腔、瑞昌剪紙等雖成功申報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都還放在家里、寫在紙上,沒有進行很好的推廣和產業化。
九江文化產業發展的幾點對策
九江市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已具備。但文化產業總體上尚處于起步階段,必須采取有力對策,創新體制機制,變文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要搞好一個規劃,以《江西省未來三年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認真研究制定符合九江市實際情況的文化產業規劃。要創新兩種理念,一是創新文化發展理念,二是創新文化消費理念。要發揮三大優勢,一是發揮區域特色優勢,二是發揮支柱產業優勢,三是發揮文化旅游優勢。要強化四大舉措,一是加強人才培養,二是加大資金投入,三是做好發展扶持,四是落實干部負責制。